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6月22日专题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7-02 点击:

 

  时 间:2018622 
  地 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会议室 
  主持人:成 义  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 
  嘉 宾:郭燕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马伟杭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王伟林  浙一医院院长 
      王建安  浙二医院院长 
      黄东胜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 
      应争先  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 

  成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各位嘉宾,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医疗技术能力提升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 
  今天上午大家通过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的采访调研,应该对浙江省的优势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微创技术临床应用以及医疗质量管理等有关工作情况有了比较直观的切身感受。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全国浙江以及相关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能力水平双提升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和成效,大家在调研过程当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解决,方便大家作出更充分、更有说服力的报道,我们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相关嘉宾向我们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下面我们开发布会,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在发布台上的嘉宾,他们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郭燕红女士;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马伟杭先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王伟林先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王建安先生;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  黄东胜先生; 
  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先生。 
  我是宣传司新闻处的成义,下午发布会的流程先是6位嘉宾分别介绍有关情况,然后大家共同来回答我们的问题,按照流程首先我们请医政医管局郭局介绍全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的总体情况。大家欢迎!2018-06-22 14:53:03 
  郭燕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大家的心情应该跟我一样,今天上午现场调研和了解了三家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优势学科和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我想我们的感受应该是:第一,感觉到自豪。感觉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医疗行业当中,通过我们医务人员大家一起的努力使我国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这种感受我们应该是相通的,而且我觉得也是刻骨铭心的。当然,后续我们也会安排类似的现场调研让媒体朋友更多地去了解,也更多地去展现我国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2018-06-22 14:54:59 
  郭燕红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我们一手抓医疗质量管理,来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而另一手抓以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专科能力建设。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方面不断的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能力和专科水平的差距,而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和培育医疗技术的高地以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所以通过一手抓医疗质量管理,一手抓专科能力建设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特别是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不仅仅惠及了国民的健康,而且也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与赞扬。近期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我国从2015年的第60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短短一年间上升了12名,是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作为医疗管理者,医疗行业的各位专家及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之感到自豪。 
  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医疗质量水平、医疗技术能力在近几年得到了双提升,医疗质量水平方面用“四升一降”来概括体现我国医疗质量的提升,今天在医院里大家都可以看到这“四升一降”,“四升”包括医疗资源供给的提升以及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在重点专科领域、专病领域和专业技术领域当中质量的提升,还包括合理用药水平的提升。“一降”,无论是在专科层面还是在专病层面,住院死亡率在持续下降。所以这样的一个“四升一降”不仅体现了整体的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不同的专科病种层面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质量水平的提升。2018-06-22 15:04:32 
  郭燕红
  我国在专科能力建设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方面,我认为还可以突出的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大大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进步。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0亿元,支持了全国79个专业,314家医院的1231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了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队”,代表我国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持续的投入和建设,特别是在学科带头人带领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相关专科临床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在68号的发布会上,我们从肿瘤领域和心外科领域、消化领域去展现了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能力提升的情况。其实,在浙江我们仍可以看到很多专业进步都是非常之快的。 
  今天上午大家去看了医院,我也特别高兴在这儿来介绍几个专业的全国情况。 
  一是重症医学专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全国48家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对重症医学专业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我国重症医学通过专科能力建设,新技术新业务达到381项,申请专利达到225项。我国重症医学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为2.22%,而国际上的报道是在0.7%15.9%的水平区间,我们处于较好的水平。气管插管拔管后48小时再插管率我国为2.58%,低于美国2017IMPACT数据库公布的10%的比例。 
  二是急诊专业。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全国47家医院的急诊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重点专科的建设,累计开展急诊专业的新技术新业务达到274项,申请专利168项。我国急诊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平均为25.5%,与国际不同文献报道的10%-30%的水平,我们也处于较好的位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技术,为病人的救治发挥了重要的一个支撑作用。 
  三是心血管内科。今天王院长会作具体介绍,大家在浙二也看到了很多现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技术进步和带动医疗器械的创新。在“十二五”期间对全国54家医院的心血管内科进行重点建设,累计开展心血管内科新技术新业务553项,申请专利325项。而我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人均置入支架数为1.50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当。心脏搭桥术后患者规范使用降脂类药物的比例也达到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 
  四是器官移植领域。器官移植是全球外科领域中的“皇冠”,也是一个医院综合学科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是一个专业的强大,而是带动了相关学科群、相关专业的提升。 
  我们以全国的肝移植的数据为例,我国2017年全年完成肝脏移植手术4732例,其中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肝脏移植手术4138例,较2016年全年(3273例)同比增长26.43%,这是整体数量上的增长。 
  而肝移植的平均等待时间也在明显缩短,目前平均等待时间为27.5天,远远少于美国的120天。为什么数据如此精确?所有的器官移植在移植后的数据都要汇总至注册中心和质控中心,而浙医医院也是我国肝移植的注册中心和质控中心。所以我们分析了我国患者肝移植手术的质量,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 %71%,而国际上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6%71%,我国肝移植的整体水平与国际相当。浙医一院的肝移植水平,我印象当中的一个数字,浙一肝移植中心的5年生存率应为75%左右,高于国际水平,可以说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工作取得量质双升的显著成果。2018-06-22 15:04:49 
  郭燕红
  第二,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和城乡间均衡发展。中国太大了,省域之间、地区间、城乡间的差异比较大,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医疗服务能力上。而近年来我们通过专科能力建设,同时特别注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填补了多项区域内技术空白,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重大疾病诊疗水平。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项目支持与东部地区对新疆的支持,他们已经可以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逆向溶栓联合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今天上午大家也看到了技术的演示。宁夏、云南、甘肃这些地方在肿瘤治疗当中开展靶向治疗,使得当地老百姓不出省就可以接受到精准的肿瘤治疗方式和方法。所以中西部地区在填补技术空白和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提升方面通过专科能力建设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同时我们通过专科建设进行纵向带动作用,通过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对于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序下沉,加强县医院的专科能力建设,像县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等下东阳人民医院的院长也会作介绍。在上周的《焦点访谈》中做了相关的介绍。 
  今天上午大家看到的微创手术、微创技术已经能够覆盖到很多的外科领域,而这项技术也已经下沉至县医院,在县医院同样可以开展胸腔镜手术来开展。所以通过对口支援,不仅仅是技术带动的提升,也可以将医院先进的理念,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带入县医院、基层医院,实现基层医院在医疗管理的制度、质量管理的流程、方法、质控方面与省级医院得到一个同质化发展,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2018-06-22 15:05:31 
  郭燕红
  第三,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上午看到的三家医院都是技术创新的同时带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医学的发展已显现出“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治疗微创化”的趋势。近年来,以个体化、微创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福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使手术的适应症得到了扩展,也对患者快速的康复、健康功能的保留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微创技术已经覆盖几乎所有的外科领域和大部分内科领域,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和引领国际先进水平。今天上午大家也看到了,医院等下也会再介绍一下医院在技术进步创新方面的发展。如上午大家看到的浙医二院自主研发的微创主动脉瓣置换修复技术(TAVR技术),解决了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不敢”“不能”手术的问题,累计开展300余例,平均年龄79岁,1年生存率达91%,远高于国际大宗报道的75.8%-85.8%,而相关经验纳入国际治疗指南。今天上午大家看到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首创的姚主任的“姚氏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将角膜植片长期生存率从国际报道的18.0-72.7%提高到98.3%,被国际学术界命名并编入美国眼科专科医师教科书。 
  当我们看到这些技术的进步、创新和带动整个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成果时,我真的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医疗人我们的自豪,为自己的祖国,特别是为医务界大家共同的努力去点赞。所以我想这种感受大家是感同身受的。2018-06-22 15:05:48 
  郭燕红
  近些年来,今天大家到了浙江用半天的时间来体验和了解浙江在医疗质量管理进步和技术发展当中的成就。而浙江省这几年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也很有特点,很有浙江精细的一种韵味,是我国整体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发展的优秀典型和具体缩影。今天,我们和媒体朋友们来到浙江省调研,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并深入挖掘宣传浙江省的经验和成绩,为我们营造更好的氛围,特别是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和社会能够增强医疗发展的自信,增强医疗技术进步的自信,我们共同做出新的努力。 
  最后也特别感谢媒体朋友,也感谢浙江的同仁,今天上午很辛苦,但大家跟我一样都收获满满,谢谢大家。2018-06-22 15:06:10 
  成义
  谢谢郭局长,下面有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介绍“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基本情况。2018-06-22 15:06:25 
  马伟杭
  尊敬的郭燕红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召开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新闻发布会,既是对浙江的鼓励,也是对浙江工作的鞭策。多年来,浙江省始终将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核心内容,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体验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在医疗技术能力提升和医疗质量提升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方面。一是以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学科布局和关键技术突破。“十二五”期间,我省有51个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人体器官移植、重大传染病救治、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严重创伤和重症患者综合救治技术、肿瘤诊治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综合救治能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监测数据显示,我省人体器官移植例数居全国前列,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已拥有肝、肾、心、肺、胰腺、小肠等器官移植学科群,整体移植数量和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领先。在重大传染病救治方面,“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层次上的“零突破”。此项目也代表了中国在传染病防控上的最高水平,为国际传染病防控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被誉为“杭州经验”,为高龄、外科手术高危和禁忌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此外,我省的眼科、烧伤科、儿科等在国内外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18-06-22 15:07:03 
  马伟杭
  二是以城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抓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整个医疗服务的工作有很大的一块是落在县域的,县域的总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能力水平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全省54家城市三甲医院共与122家县级医院都建立起紧密合作的办医关系,即紧密的医联体关系, 8家省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共建12个重点专科(专病)中心。此专科(专病)中心是省级医院拿出自有的资金与县级医院共同办医,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请进来、送出去”相衔接,省市医院专家对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传帮带,县级医院技术水平明显加强,危重症病人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微创、介入等技术得以普遍开展,平均每家医院建立专科、亚专科在4个以上,2017年全省县域就诊率达到85.8%。我国医改的目标,县域要达到90%,浙江的交通特别好,非常方便,但我们也在努力实现90%的病人能够留在县域内解决,目前正在推进过程当中。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介绍的东阳市人民医院能开展先天性心脏、心脏瓣膜和冠脉搭桥等高难度手术,实现了“大病不出县”,东阳市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0.08%。除了东阳市人民医院,县级医院中的诸暨市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医疗技术能力均处于全国县级医院较高水平。在强县级基础上,通过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统一县乡机构、法人、管理统一,统筹县乡医疗卫生资源,浙江省已比较早地在县域内建立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中心,实现了资源的统一调配与使用,推动了县域医疗质量同质化,实现了强县级到强县域目标。我们不仅将县级医院做强,更是要将县域的服务能力做强。2018-06-22 15:12:39 
  马伟杭
  第二,在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方面。浙江省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起步较早,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不输液,从建院开始就没有输液室,所以无论是各种情况下这家医院始终坚持门诊不输液。入院准备中心的集中管理,使得平均住院得到很好的压缩。浙江省台州医院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临床路径的管理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等。近几年,我省继续通过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和医疗质量管理队伍专业化等举措,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医疗质控工作网络。我省从1986年开始建立第一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目前,省级层面已建立了36个质控中心、26个技术指导中心,制定了相应的诊疗规范、技术标准,建立了质控数据网络报送系统和核心质量数据库。2017年在《浙江省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中明确将院感、麻醉、急诊等12个质量控制中心为各县必设质控中心,形成医疗质控工作纵向到底(覆盖到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横向到边(覆盖到所有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质控工作全覆盖。二是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将信息化和医疗质量系统管理相融合,通过对医疗质量关键数据实时抓取、网络报告和预警,减少人为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如通过对医疗流程的设计和程序控制,实现危急值管理、手术交接班等闭环管理的可视化。通过将医疗信息和数据集成化、智能化,建立临床决策支持,可以对包括配伍禁忌、超大超量用药等进行预警拦截。另一方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医院医疗质量监管方式,2016年起在二级以上医院及规模以上民营医院全面应用DRG开展医疗质量和绩效评价工作,这种管理在国际上已经比较通行,国内也在积极跟进。一方面,我们可以对质量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医疗医保支付奠定很好的基础。DRG从医院的综合能力、疑难病例治疗能力、外科能力及重点专科能力四个方面,对医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指导各个不同层级的医院抓住重点学科的建设,明确其功能可层级的分布,目前已经能对68个重点监测病种的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专科能力。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从2014年开始,我省开展“浙江省医疗质量管理员”培训项目,以医疗品质管理理念、质控体系及质量指标系统建设、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列为培训重点,至今已完成十期培训,共有1209位学员结业,分布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管理岗位。 
  通过对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的双提升,实现了医疗服务优质高效目标,根据20162017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患者门急诊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抢救室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抢救成功率、康复率和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医疗服务效率持续提升,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诊疗人次5.95亿,出院人次949.7万。全省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8.5天(全国为9.8天),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为8.23天,三级乙等医院为8.58天,2018年第一季度全省三甲、三乙医院平均住院日再次缩短,分别下降到7.82天和8.32天,提升整体的服务效率。2018-06-22 15:12:57 
  马伟杭
  下一步,浙江省将弘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继续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对标国内一流水平,以提升疑难病诊治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顶尖临床专科,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就和大家介绍这点,谢谢大家!2018-06-22 15:13:37 
  成义
  谢谢马主任,下面有请浙医一院王伟林院长介绍医疗技术能力提升和重点专科建设情况。2018-06-22 15:13:50 
  王伟林
  郭局长,马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各位下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砥砺奋进,勇立潮头,打造国际一流学科竞争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秉承“严谨求实”核心价 值观,坚持以卓越医疗品质促进人类健康为使命,经70年励精图治,医院综合实力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拥有2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重大疾病诊治等关键领域展示出顶级实力。2018-06-22 15:14:43 
  王伟林
  一、重大疾病诊治体系创新发展,铸就“医之大器” 
  (一)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体系引领专科发展方向 
  我院终末期肝病诊治已形成“肝癌一体化治疗”与“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两大成熟体系。肝癌一体化综合治疗体系包括精准肝切除、微创治疗、肝癌肝移植等,现每年完成肝癌手术1000余例,5年存活率比肩发达国家水平。 
  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体系以肝移植为核心,实现全方位重大技术突破,确保疗效持续提升。截止目前共救治肝衰竭患者1700余例,5年生存率由60%提高至80%,围手术期死亡率降至1%以下,较好解决肝衰竭患者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二)尿毒症一体化治疗体系推广全国 
  我院是国内开展以肾移植为基础的尿毒症一体化治疗数量最多的单位,拥有多项创新技术:实施脱敏治疗和强化干预方案,使高危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下降40%;开展国际首个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技术,有效率98.3%,严重副作用减少57.3%。该诊治体系使尿毒症患者20年生存率达68.9%,成果全国推广,惠及国内20余万尿毒症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以H7N9禽流感救治为代表,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全球领先 
  2013年突发H7N9禽流感疫情,我院传染病团队快速行动,在发现新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至今共收治重症病例167例,病死率5.5%,显著低于国内外39.4%的总病死率。2014年,我院专家团队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疫情;积极参与控制MERS、寨卡等传染病输入传播;为全球新发传染病防治提供“中国经验”,展现“中国力量”。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8-06-22 15:17:02 
  王伟林
  二、器官移植学科群彰显集团优势,移植医学迈入新时代 
  我院器官移植规模效应稳步显现,形成“高峰突起”的学科发展局面。至今累计完成肝移植2417例,肾移植5605例,心脏移植33例,肺移植29例,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领先。创造出亚洲胰肾联合移植、国内肝肾联合移植最长存活时间、国内最多肾移植单中心例数等系列纪录;我院近期在不到两天时间内,完成肝、肾、心、肺等14台大器官移植手术,标志我院器官移植学科群发展迈入新时代。 
  目前我院肝移植受体5年生存率75.7%;肾移植受体10年存活率82.2%;心脏移植受体院内存活率100%5年存活率72.3%;肺移植受体院内存活率90%1年存活率83.5%,均达国际水平。 
  2016年,浙大一院成为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与国家肝移植注册中心依托单位,为提升我国肝移植事业发挥更大作用。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我国移植肝5年存活率从2014年的59.6%升至2017年的71.0%,肝癌复发率自2014年逐年下降,整体质量持续稳中向好。2018-06-22 15:17:21 
  王伟林
  三、打造重症医学大平台,重症亚专科协同发展 
  以重大疾病重症诊治为引领,带动我院在脓毒症、呼吸衰竭等多个重症亚专科领域取得卓越成果。 
  我院利用治疗新靶点进行脓毒症早期识别与精准治疗,大幅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同时研发新型靶向药物实现成果转化,有望攻克脓毒症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抢救经传统治疗无效的呼吸循环衰竭等极危重患者109例,成功率升至60%以上,技术推广全国;开展多种复杂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总量1600余例,疗效居全国前列;针对高危心脏大血管疾病、提供精准一体化治疗。利用加速康复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先发优势,重症医学大平台为全领域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新时代,新征程。我院正以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为打造国际一流学科竞争力,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继续努力奋斗!谢谢各位。2018-06-22 15:17:41 
  成义
  下面有请浙医二院王建安院长介绍医院在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建设和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情况。2018-06-22 15:17:55 
  王建安
  浙医二院创建于1869年,明年将是我们150周年生日。近年来,在国家和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浙江大学的管理下,在医院全球化和卓越战略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尤以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和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闻名。2018-06-22 15:18:30 
  王建安
  一、重大疾病救治的“时代答卷” 
  医院具有鲜明专科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2年起,围绕心脏瓣膜疾病进行联合科学攻关,这是老年人心衰的首要病因,≥65周岁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约1/3重症患者1年内死亡。而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大、病人痛苦多,许多重危病人失去手术机会,我们使用不开刀的方法进行瓣膜置换,针对国人特点,对国际经验进行大胆突破改良,跨越禁忌,形成“杭州经验”,被全球同行所认可。是国内最大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心,手术量约占全国1/3,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最大90岁,平均79岁,生存率明显优于国际报道。 
  同时,通过自主创新,作为主要研究者研发了中国首个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经导管人工瓣膜,且成功上市,又牵头研发了第二代可回收人工心脏瓣膜,开展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技术和产品辐射到全国19个省市、32家大型医学中心,我自己也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通过我们的帮扶新疆已经能够开展这项技术,我前后去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帮助开展手术。受邀到印度2个医学中心开展手术,救治了3名濒临死亡的病人,受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越南等世界各地邀请,开展学术讲座或手术转播。心脏团队以第一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技术创新始终是浙医二院的优良传统:1953年,开展中国首例腹部最大的手术——whipples手术;1971年,首例断肢移位再植手术;1992年,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全国领先;1995年,攻克世界难题 “捆绑式胰肠吻合口漏”;是浙江省众多临床专科的摇篮。 
  尤其是面对老龄化需求,围绕心脑血管急危重症救治,建设国内最早的高级卒中中心,病人从入院到溶栓平均约45分钟,远低于国际60分钟标准,获“全国卒中先锋奖”第一名;建设全国胸痛中心,我们也是浙江省的示范中心,设置省内20家胸痛网络医院,推动成立省胸痛联盟,病人从进入急诊室到球囊开通血管不到70分钟,远低于国际90分钟的标准;获得浙江省首批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06-22 15:25:58 
  王建安
  二、一体化急诊创伤救治“全国标杆” 
  急诊中心以严重创伤综合救治和疑难复杂危重症救治为特色,是中国严重创伤救治培训基地,区域公认的创伤和疑难复杂危重症救治中心。建成世界最先进的急诊复苏单元,所有的常见急诊均可一站式完成诊疗。发起全国首家空中急救联盟,一个电话就能呼叫“空中120”;建立院前院内通畅的创伤救治流程,年收治严重创伤病人千余例,集中了省内绝大部分最严重创伤病人。创伤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核心发起单位,起草中国创伤中心建设标准、建立中国创伤救治培训的课程。 
  首创独一无二的院内应急呼救系统,如333代表3人以上的群体需要心肺复苏支持,999代表单个病人心肺复苏,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急症症候群”应急保障模式,已成为国内重大医疗保障的经典样板。 
  我们创造了无数个医学奇迹:七根钢筋胸脑部贯穿伤的福建工人,7个科室轮流手术,成功存活;7.5公交车事件伤员救治中,19名成人重症患者,预估死亡率超60%,我们通过“333”呼救系统,15分钟完成8例气管切开,实现“群体重度烧伤患者零死亡”。2018-06-22 15:35:22 
  王建安
  三、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经典样板” 
  品质和安全是浙医二院的灵魂。我们博采最先进理念,大力推动制度和管理创新:率先开展床位协调、院前准备及日间手术预约一站式管理;“三准入、三评估、三随访”的日间手术评估管理体系,日间手术量达1.8万台,占住院手术的24%,其中相当比例是三、四类等疑难手术,当天出院;全院每一个病区、每一个门诊楼层均配置标准化的抢救车、除颤仪,全院200余台,医院每位员工(包括保洁人员和安保人员)都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2017年,浙医二院床均手术量全国第一,手术总量13万台,全国前三、省内第一;三四类疑难手术总量和疾病难度系数(CMI)全省第一,临床服务能力位居全省榜首;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单位获国家级奖达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7年全省第一。 
  浙医二院的经验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行业指南,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患者前来求治。来自17个国家近300名国际医学生和医生到浙医二院培训,包括50余名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的专科医生,其培训得到美国毕业后教育委员会的认可,完全甚至部分超越了他们在国内的培训;前来参观交流的国内外同行更是不计其数。 
  习总书记说,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作为一家百年名院,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义务和担当,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落实创新和服务精神,为浙江省乃至全中国的百姓提供更高水平、更优效率、更暖人心的医疗服务。谢谢!2018-06-22 15:36:24 
  成义
  谢谢王建安院长,下面有请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介绍医院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级医院能力服务方面的有关情况,大家欢迎!2018-06-22 15:36:41 
  黄东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要汇报的题目是“率先力行  精准下沉  助推县级医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浙江省人民医院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号召,于20114月在省内率先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先后全托管海宁、淳安、天台、桐乡和南浔5家县级医院,通过精准帮扶,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2018-06-22 15:37:43 
  黄东胜
  一、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建立上下同质的管理体系 
  成立由当地政府、托管医院和我院三方组成的合作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持续输出医院先进管理体系,推进“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营造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构建医院质量和安全生态圈,通过对标总院重新修订分院《医院职责与制度汇编》《医院应急预案汇编》等管理文书;共同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更新手术目录,规范技术准入;实施病种管理,开展临床路径等举措逐步实现基层医院在制度、流程、质控等方面与省级医院的同质化。天台分院新梳理制度400余条,制定应急预案100余项,更新手术目录3000余条,建立高风险操作目录71条,重点监控18种手术,临床路径的入径率超过50%,住院患者药占比降至24.06%2018-06-22 15:42:38 
  黄东胜
  二、输血造血同步推进,建立上下贯通技术支撑体系 
  根据托管医院需求,以“多、强、实、长”为特色开展人才下沉,下沉专家人数多、实力强、工作实、时间长。每家医院派驻20位左右业务骨干,担任科主任、业务主任或首席专家等,超过90%下派人员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派驻时间短者半年,最长已达6年连续在基层工作,每周工作3-5天,并采取“师带徒”导师制模式,一对一进行技术传帮带,分院医疗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淳安分院共开展医疗新技术近150项;海宁分院微创技术取得突破,与托管前相比微创手术量增长55倍;天台分院从201612月引进天台县首台DSA以来已开展介入手术1000余台,开展天台县首例ECMO技术成功救治重症心肌炎等危重患者,并从最初的专家团队指导下做到分院独立开展做,真正体现了医疗技术提升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化;桐乡分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精尖手术从无到有,心血管介入技术等常规手术由弱到强。各托管分院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8-06-22 15:42:52 
  黄东胜
  三、精准对接以点带面,建立上下协同学科发展体系 
  通过学科精准对接,托管医院进入学科发展快车道。淳安分院3个学科入选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海宁分院获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1个,海宁市重点学科2个,结束医院无重点学科的历史;桐乡分院新增学科4个,成立嘉兴市内县级医院首个博士工作站。同时各托管医院本土人才迅速成长,以海宁分院为例,本土骨干入选浙江省医坛新秀1名,嘉兴市卫生计生系统“351人才”1名,嘉兴市首批杰出人才培养人员1名。2018-06-22 15:43:06 
  黄东胜
  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现政府、百姓、医务人员三满意 
  通过下沉帮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员工职业发展得到加强,县域内常驻人口就诊率增加,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总体呈现“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共赢局面,托管模式成为“双下沉、两提升”典范。以海宁分院为例,医院从二乙成功创建为二甲医院,规模与水平迈上新台阶,与合作前相比,2017年医院门诊量、出院人次、手术量和三级及以上手术量分别增长116%208%141%194%,百姓县域内就诊率从78%提升至90.9% ,患者满意度从81.17%提升至93.68%,实现政府、百姓和医务人员的“三满意”。 
  2015年、2016年,连续两次全省“双下沉、两提升”现场推进会分别在淳安和海宁分院召开,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我院“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成效。今年5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莅临我院桐乡分院调研,对我院托管工作给予充分认可,认为“工作实,成效好,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百姓就医满意度”。我的汇报完毕,谢谢!2018-06-22 15:43:23 
  成义
  谢谢黄东胜院长,下面请东阳市人民医院应争先院长介绍医院在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有关情况,大家欢迎!2018-06-22 15:43:41 
  应争先
  各位领导,各位大院长以及各位媒体朋友,我向大家报告东阳市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的情况。 
近年来,东阳市不断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东阳市人民医院县域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前五年实现了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2018-06-22 15:44:28 
  应争先
  一、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确保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 
  东阳市人民医院是县域内的龙头医院,承担着当地100多万人口“大病不出县”的医疗任务。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升县域医疗技术能力:(1)提升急救能力,明确“救心、救脑、救命”的技术重点发展方向;(2)实施“内科有创化,外科微创化”的技术发展策略,让省市级技术向县域移植;(3)整合县域医疗资源,让院前、院中、院后无缝连接,建立全市胸痛中心网络、脑卒中中心网络、危重孕产妇管理救治网络、慢病管理团队,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救治水平。 
  近一年完成急诊冠脉PCI手术185例,不停跳冠脉搭桥等心脏手术200多例;完成主动脉支架和大血管置换重建术50例。脑卒中静脉溶栓达到150例,脑动脉取栓术24例;各类脑外伤手术200多例,脑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手术 81例。成功抢救8例羊水栓塞、28例产后大出血病人;消化道大出血85例,创伤大出血40例,应用ECMO技术抢救成功多名重症患者。2018-06-22 15:49:21 
  应争先
  二、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品质和安全 
  东阳市人民医院以656个不同层级的管理制度和210条临床路径为核心,建立了全院质量管理体系,以科内九大质管员为基础构成了质量制度标准的执行体系,以诊疗、救治路径信息化、高危药品一针一码,信息全追溯等为代表的质量管理智能化监控体系。比如,每个医生的合理用药行为都有电脑记录跟踪。容易出错、容易给病人造成伤害的药品,实行一物一码管理,形成可追溯的闭环,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2018-06-22 15:49:33 
应争先
  三、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开始,根据省卫计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参与首批医共体试点工作,按“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县乡医疗机构建设,18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共体,将东阳市人民医院25年改革经验导入到医共体,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构了管理体系,建立了标准化运行和评价制度。为基层医疗机构量身定做制定了全科医生“模块化”培训方案,已有476人参加培训,覆盖东阳市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相比于全脱产、长周期、跟班式的学习培训,这种培训化的好处多,能够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迅速提高基层医疗实用技术,为县域医疗技术提升打下基础。此外,作为模块化培训的一个有益补充,龙头医院高年资医生下乡固定坐诊,担任有病房卫生院的病区主任,以真实的社区卫生中心门诊、病房环境为带教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场外教学”和“场内指导”双促进的东阳模式,基层员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医疗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得到提升。2018-06-22 15:49:45 
  应争先
  为推进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东阳市人民医院将整个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一个由党风廉政、公共卫生、医疗质量、医疗运营、后勤保障五大类共83个指标数量的基层医疗机构质量体系,每月统一查一次、统一反馈,最终与绩效工资挂钩,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质量有效可靠,形成了全国可推广、可借鉴的范本。 
  15月,东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上升34.01%,住院病人上升106.21%,县域外就诊人次及手术人数同比下降10%。县域有序的初级医疗保健体系正在形成,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的医改目标,东阳老百姓的医疗幸福感不断上升。谢谢。2018-06-22 15:50:04 
  成义
  谢谢应争先院长,下面进行发布会的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还是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围绕发布会的主题举手提问,提问前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名称。2018-06-22 15:50:19 
  人民政协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郭局长,我是人民政协报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我国建设的很多国家队医院,我们今天上午也深有体会,三所医院都是“国家队”,但包括参加我们委的扶贫活动时,但感觉到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力以及专科水平在全国还存在着地域、城乡等各方面的差距,所以我们就想问你一下医院在这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体会到的是不全面的。 
  另一方面,我国下一步有哪些计划和措施来改善平衡这种差别,谢谢。2018-06-22 16:02:03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你提得非常接地气,也非常了解在医疗行业当中存在的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不仅仅表现在区域间,也表现在城乡间,其实还表现在学科间。 
  所以对于整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包括专科能力等各方面,包括技术水平,地区间的差异、城乡间的差异以及专科间的不平衡既是我们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能力和发展的不平衡才导致了病人异地就医,异地就医包括县域内老百姓到城里来,也包括西部地区到东部。 
  这几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包括医疗机构都在下大力气促进医疗资源区域的平衡,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及地区的可及性,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做工作,也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包括几项工作:2018-06-22 16:11:22 
  郭燕红
  第一,加强建设。加强建设不仅仅体现在中央层面,也体现在各级地方政府,包括医疗机构。在加强建设方面,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60亿资金、70多个专业、314家医院,我们通过国家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对中西部地区给予了倾斜。我给大家几个数字。 
  如在专科建设项目中,东、中、西部支持的医院数量,314家医院是总数,东、中、西部的数量分别为194所、54所、56所,项目数量分别是625个、271个和217个。东部与中西部医院的支持数量和建设项目数量接近11,这是国家级的临床重点专科项目所体现的均衡发展。同时,我们在专科布局上加强建设,也是同样给予倾斜的。如对儿科,平台学科的重症医学急诊是各省全覆盖,通过中央的建设项目中给予中西部地区、薄弱学科、平台学科以倾斜政策。 
  各个省同样如此,无论是今天来浙江省也好,还是下一步安排的一些省份,在省域内,现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也建立了省内重点专科建设和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对省域内和县域内的专科能力给予提升,加强建设方面不论从中央还是地方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这是第一,加强建设。 
  第二,加大支援,从全国层面东部地区支援中西部地区,我们对于新疆和西藏是组团式援疆援藏,王院长说到护理部主任去支援阿克苏,还有东部地区医院支持西部地区医院填补技术空白。加大支援不仅仅体现在加大中西部的支援,还体现在城市三级医院支持县医院建设,其实浙江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双下沉、两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刚才黄院长也介绍到省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使得县级医院的学科能力、质量管理各个方面得到一个显著的提升,达到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让老百姓就近常见病、多发病一些救命的技术能在县域内得到解决。所以加大支援,无论对中西部地区还是对基层都下了非常大的力气。 
  这几年我们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帮助县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接近15000项,50%的县医院从全国大口径来统计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还包括肺叶、全肺切除术以及微创术,所以加大支援是全方位的,今年还要启动新一批的500家县医院能力建设,提升县医院水平,同时加大通过健康扶贫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力度。这是第二个方面,加大支援。 
  第三,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使得大医院在对基层医院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会诊、技术帮扶甚至是一些重症监护病人监护管理,使优质资源通过现代技术惠及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所以远程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我们现在的远程病例、远程影像、远程会诊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是第三点,通过一些现代化技术远程扶持中西部地区尽量减少差异化。 
  第四,质控工作,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控体系建设、质控管理工作来依托国家、省、市、县质控中心以及各个专业的质控中心能够形成纵向和横向,横纵一体的管理以提升质量的同质化水平,并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所以,通过这四方面的工作,加强建设,加大支援,远程医疗和质控体系的完善来缩小差异化,解决不平衡的问题,这个工作是我们一定会持之以恒的,谢谢。2018-06-22 16:11:45 
  浙江日报记者
  你好,浙江日报的记者,我想请问浙大一院王伟林院长,您提到目前医院的多项核心技术已居国内领先水平,下一步如何利用提升技术提高重大疾病的攻关能力?谢谢。2018-06-22 16:12:03 
  王伟林
  感谢,您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今天上午以及刚才我在这里汇报了我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情况,我刚才提到我们有很多专科核心技术,同时我们的专科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们下一步将整合各专科的核心技术,目的打造国家级的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平台。 
  刚才郭局提到我院的器官活体肝脏移植技术已走出国门,两度到印度尼西亚,帮助印度尼西亚国家开展了历史上首5例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泌尿外科的谢立平教授的前列腺切除技术也走出国门到德国推广技术,类似的例子我院还有很多。同时像重症医学科方强教授团队在ECMO的应用方面,治疗存活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接下来我们将高效利用这些学科的综合核心技术能力,打造国家级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平台。 
  另一方面,浙江大学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我们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还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我们的技术要有传承与发展,所以今后我们希望通过医教研的协同发展来打造国家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第三,我们拥有的这些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一定要有创新与发展,这些创新与发展包括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跟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设备的创新发展,这就需要依靠背后强大的科研团队及大学附属医院整体的研发团队,争取为未来打造医疗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的创新平台。2018-06-22 16:24:22 
  经济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医疗质量监管方面,浙江有哪些好的经验方法来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水平,我的问题提给马主任。2018-06-22 16:24:40 
  马伟杭
  非常感谢,医疗质量的监管对我们整个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一个重大工作职责。在这方面浙江比较早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及应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探索。 
  主要介绍三个方面: 
  第一,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内涵的提升与延伸。如质控体系,我们要求每一个不同的质量控制中心都应对自身领域的一些核心质量提出工作要求,而且要贯穿到整个管理过程中,形成连续的管理,使整个管理能够形成一种制度化。 
  内涵的提升与衍生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通过经验的积累参与制定一些指南,标准是最高的,但是临床发展很快,制定标准相对周期漫长,所以很多都是以指南的形式来发挥指导作用。参与到国际国内以及省里的指南制定,这使质量内涵有一个更好的落脚点。 
  第二,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工作。现在很多医疗数据的产生是大数据,而且整个过程的管理也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及时地进行预警,所以我们就比较早地利用这一技术手段,比如我们建立了基于医疗服务全数据分析的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将医院在整个医疗过程当中产生的数据实时抓取并从中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就可以进行及时的提醒与干预,比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它都可以通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分析出抗生素使用的强度和使用比例,抗生素使用量,是否超范围?并通过信息手段就可以进行拦截。 
  第三,使用好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比如我们利用疾病诊断相关组即DGRs,我们从三年前做这项工作,特别在20162017年的推进工作来看,各个医院的院长对这项工作非常认可。当然,整个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特别是监管上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个不断需要积累经验和推进的工作,所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必须与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形成共识来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也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向社会公示,让社会老百姓也能够参与到质量监管中。2018-06-22 16:35:48 
  健康报
  我是健康报的记者,我这个问题提给二院的王建安院长,我们上午了解到一年当中医院整体的手术量10多万台,手术量非常惊人,给医院的质量和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您能否系统总结一下为了确保医疗质量跟医疗安全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借鉴?2018-06-22 16:36:16 
  王建安
  我觉得抓好医疗质量非常重要,医院每天几百台手术在不断地转,有关键问题要抓,第一是事物,第二是人。对于事物一定要建立清晰可操作的制度、流程、路径和标准,这非常重要,我们有质量管理办公室花一大半时间去管理制度,宣教,督查是否落实,考评执行结果,设置了质量奖鼓励先进。我简单地举几个例子: 
  第一,身份辨认。一个病人到医院里,最重要是不能张冠李戴了,正确的身份辨识很重要。比如,姓名是基本的,但同名同姓太多了,“姓名+床号”?还不牢靠,今天他床位调整了,就容易出错。我们明确是“姓名+病案号”;在浙医二院,看100次病、住100次院,所有病人都只有一个号码,几年前还没有实现身份证实名认证就诊,我们就已经实现患者“唯一号”管理了。但即使实名认证,“唯一号”也不那么容易的,有的忘记带身份证,有的是无名氏在路边昏迷了,怎样去实现?我们也有一个详细的流程。患者身份确认,这很重要。 
  制度流程的设计非常重要。比如“time-out”核对,我们经常抽查临床员工有没有落实核对,有时也邀请“神秘客”核对,做到真实客观。time-out,就是所有有创操作之前,由主刀医生,或者操作者发起,在场所有的人必须全部停下来,核对三个重要信息:是否是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这是正确的核对制度执行,非常重要。我们还有很多类似的制度。 
  但是有了制度,员工做不做?大家都知道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也是针对人的管理。这时培训就非常重要,我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讲,要反反复复地讲,要让员工们知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反复重复地宣教,让大家贯彻行动,奖罚措施也好,督查也好。 
  最后,要逐步形成文化,形成文化以后就会变成员工自觉的行动,就像我们的“333”和“999”呼叫代码,医院几乎每天都会响起,员工们泰然处之、及时应对,病人群体再大我们照样有序应对,这就是文化在起作用了。 
谢谢!2018-06-22 16:59:47 
  浙江在线记者
  我是浙江在线的记者,提问一下浙江省人民医院的黄东胜院长。刚才提到了很多县级区域内的合作,虽然浙江不大,但不同县域之间的双下沉合作方式都不一样,您觉得省人民医院托管的医院各自有什么特色,这些是否是可复制的模式?2018-06-22 17:01:28 
  黄东胜:
  我们现在托管的5家医院模式基本一致,严格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双下沉、两提升”的统一要求,不是一些战略合作或平时松散的合作。一是有合同,二要有具体的量化要求,第三是有考核,而且这个考核并非单纯省卫生计生委的考核,而是省卫生计生委和省财政厅卫计委委托专业审计机构来考核,比如医院派多少人真正在基层,是去查病案、查房记录、医嘱等等。
  关于托管医院的特色,因为每个医院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就像东阳市人民医院本身医疗技术强,我们的5家托管医院有三乙医院,也有相对二乙,但现在已经二甲了,所以一定是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扶。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优质资源下沉不仅仅是技术,就像刚刚建安院长说的一样,首先从制度、文化和人员交流方面的培训,根据要求结合各家医院客观情况,所以我们5家医院的帮扶各有有侧重,对症下药,然后根据情况逐步改善。
  至于你说的复制,我个人认为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的一系列关于资源下沉的措施细则和要求是可以推广和复制的,这56年做下来我们觉得非常有价值,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确确实实提升了很多。谢谢。2018-06-22 17:12:10
  成义:
  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就“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这一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将在其他省份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2018-06-22 17:12:48